安徽网视讯 邵念华,1978年4月出生于新庄镇,现系马井镇黄楼行政村郭洼自然村村民。自团中央于2000年确定每年3月5日为中国青年服务日以来,邵念华不论在哪里学习或工作,都积极主动参与当地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为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从2006年10月至今,她先后参加了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的近邻社社区志愿服务中心、萧县阳光爱心协会、萧国爱心协会、春雨爱心协会、萧县爱心联合会、小水滴爱心协会、江淮义警、萧县新一届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等8家爱心志愿者服务组织。社会上172名孤寡老人、129名残疾人、78名孤儿、2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受到过她的爱心资助。她以不同形式募捐爱心资金4760多元,服务时长3700多个小时。她的涓涓行动,有力的推动了“服务一个人,满意一家人,影响一群人,带动一批人”的服务目标。
邵念华(排头执旗者)带领志愿者到圣泉乡慰问低保户
五保老人的贴身“小棉袄”
1988年4月,新庄镇邵套小学二(1)班学生邵念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她积极响应少年大队的号召:学雷锋、做好事。那时,村子里有一位绰号叫“阎王奶奶”的五保老人,因年迈而生活不能自理。邵念华每天放学后都坚持到老人家里料理家务:提水、做饭、扫地、晾晒衣物,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她从小学二年级一直照顾到小学六年级,每天放学后她都要帮助“阎王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奶奶的生日过的多快乐
可是到了1991年,老奶奶因肺心病复发而卧床不起,而邵念华竟每日三餐为五保老人送饭、洗面、换洗衣服、倒茶、喂药,口对口吸浓痰,在异味难闻的环境下为老人家擦屎把尿、换床单,并擦拭身上、脸上的粪便……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三伏,都能坚持伺候和她毫无血缘关系的邻居奶奶,直到老人体面地辞世,还面带微笑呢!
学习雷锋 温暖他人
邵念华在少年时代,伴着学习雷锋的歌声,帮助值日生扫地,背残疾学生入厕;上初中时,利用星期天时间,组织班上的团员青年为军烈属收割小麦、做农活,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在那如火如荼的“向雷锋叔叔学习”的风靡岁月,她练就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好习惯。
邵念华带领协会志愿者在杜楼镇残疾人农场助农
服务于首都社区的皖籍志愿者
2005年春节后,邵念华跟随丈夫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家政服务中心务工时,积极报名参加了“孙河乡近邻社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与大学生们一起募捐书籍、衣服,为农民工购买科普书籍、学习用品等物资,与志愿者协会的姐妹们和农民工兄弟一起包饺子、组织老人开展剪纸花、同台联欢;与志愿者们一起排练诸如舞蹈、三句半、快板、诗朗诵等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到建筑工地为农民工兄弟义演,给他们带来欢乐。积极参与“家政英语”培训班学习,练习用英语作简单的交流,以解决与外国友人沟通时的语言障碍。
那时,她在朝阳区一家家政服务中心,为3个不同国籍的驻华家庭做家政服务。其中一位名叫Make的加拿大驻华大使离任回国时,诚恳地邀请邵念华一同赴加拿大,继续为他家搞家政服务,并承诺工资由当时的1500美元增加到2000美元。当夫妻二人正准备出境时,家中公爹郭公灿因患有胃癌需要子女照顾。当时,邵念华正筹办赴国外务工的有关手续。为此,她毅然决定:宁愿放弃出国挣大钱的机会,也要回老家尽孝去。
病榻前,她诠释了“孝”的真谛
于是,邵念华于2007年7月返回老家马井镇郭洼村尽孝。她和丈夫把公爹带到徐州二院诊断病情。但高额的手术费压得邵念华夫妇喘不过气来,眼看着躺在ICU室里的老人因医疗费不足而院方欲停药,邵念华便匆忙回到娘家借钱。她以“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式,说服了爸爸和没过门的妹妹,把妹妹的3万元钱的彩礼钱转借来,给公爹看病。公爹出院后,邵念华悉心照料他:一日三餐,把可口的饭菜送到老人手中,倒水、喂药、按摩、翻身、倒便盆、换尿布、洗面、洗衣、陪聊,听老人发脾气……手术后,邵念华每天都守在病榻前给老公公喂饭、擦口里粘液、端屎倒尿等对老人无微不至地照顾,临床的患者都以为邵念华是老人家的女儿,一直到出院才知道她是儿媳妇。老人住院时医生断言他能活2---3年,但由于好儿媳邵念华的细心呵护,老人家的生命却延长了13年。被医生和乡邻们称为“奇迹”。
学雷锋标兵邵念华,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坚持扶弱济贫、关爱他人。为了能在家里孝敬年迈的婆母,于2017年11月申办了“萧县豪成保洁有限公司”,带领30多名保洁工人美化文明县城,同时,又相继参加了阳光、春雨、萧国、小水滴、爱心联合会等6家爱心志愿者组织,积极参加“助老、助残、助困、助幼”等一系列送温暖活动173场次,耗资两千余元,为207名弱势群体办实事、做好事。到乡下做活动时,她开着自家的面包车,烧自己的油载着爱心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特别是2017年8月参加阳光爱心活动以后,带领爱心志愿者先后参加了黄口、赵庄、凤山等3家敬老院慰问演出,为老人们送去了月饼、水果等节目慰问品;到官桥镇彭林行政村慰问了4户五保、残疾及贫困家庭;带领志愿者随萧县残联到杜楼镇为残疾人开办的农场劳动;6次到圣泉乡残疾青年张娅娣家中慰问,2次到萧县特校慰问残疾少年,并同台联欢;在安粮广场举办"创建文明县城"宣传演出;县政府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年"、萧县伏羊节、圣泉乡柴庄村“十个十”表彰等活动的后勤服务,庆国庆70周年宣传活动……每次活动她都踊跃募捐,带头跟帖,走在队伍前列。在赵庄镇防汛救灾活动中,连续8天她都坚持到现场,不管是刮风下雨,都是涉水劳作,一直坚持到防汛结束。
由于表现突出,邵念华先后被萧县阳光爱心协会党支部、理事会提拔为协会理事、副会长、会长。
不拘一格战“疫”情 勇当防控排头兵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肺炎发生后,邵会长带领着阳光爱心协会的志愿者们在县文明办的正确引导下,披荆斩棘、抗战疫情,以"女强人"的胆略,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大年初二,她联系协会理事会研讨疫情宣传方案;年初三,她带领7名队遍及萧城大街小巷,作防控知识宣传、劝导扎堆者;年初四,她自费购买一千元的防毒口罩,兵分三路,同时在萧城、马井、黄口等区域向各卡点工作人员和路人发放口罩;6次带领志愿者到圣泉乡残疾青年张娅娣家中送口罩和价值6百元的生活慰问品;从2月5日至2月13日,带领消杀小分队到全县19个乡镇142个乡村道卡点喷洒消毒,行程约3千公里。在疫情募捐活动中,邵念华带头捐款,其他会员纷纷解囊,踊跃捐款近5千元,上交给安徽省红十字会。
为了宣传政府防控最强音,邵念华一赴萧县交通局、三下萧县文明办,申办了5台面包车的通行证,以车载喇叭,宣传萧县疫情防控应急办发布的第12-----17号文件精神,宣传车跑遍全县的23个乡镇,从2月15日到3月7日,历时20天,行程70000多公里。优秀会长邵念华,以无穷的智慧及卓越的领导艺术,带领两百多名志愿者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2020年3月,萧县阳光爱心协会被安徽文明委评为"先进典型";4名会员的优秀事迹荣登《安徽日报》,邵念华等13人被宿州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了"疫情防控志愿者纪念证",2020年5月,阳光爱心协会被县残联授予"助残先进单位"。
2020年10月21日,在萧县统战部组织的“萧县新的一届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成立大会上,邵念华被光荣地推选为“副会长”。(李忠允)
责编: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