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网上安徽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登录 / 注册
1
2
3
4
5
6
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社区 乡镇社区

砀山县官庄坝镇:红薯粉条成为致富“金条条”发布时间:2020-12-16    文章来源:

  安徽网视讯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红薯曾是农村的重要食材。如今,在砀山县官庄坝镇龙潭村,村民们就地取材,将自产的红薯加工制作的红薯粉条,卖出了好价钱。

  来到龙潭村,像是进入了一个粉条的世界,房前屋后、道路两旁,一排排刚刚晾晒的粉条晶莹剔透,赏心悦目。在该村的双五粉业公司红薯粉条加工区,大锅里滚烫的开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儿,已经加工好的粉条整齐码在架子上,场面蔚为壮观。

  双五粉业公司2007年开始创办,公司收购当地群众的红薯粉加工粉条。公司的粉条产品注册了“双五”品牌商标,销往全国各地。

  “现在是加工粉条的旺季,最多的时候每天有70名工人上工,每天可以加工3万斤粉条。”双五粉业公司负责人杨国军介绍,目前,粉条加工虽然已实行机器操作,但是加工中最重要的一环“打糊”,一直采用老一辈传下来的人工操作技术,这也是该公司粉条质量的保证。

  “我们村的粉条,生产的原料是纯红薯粉,没有掺杂任何东西,是无公害绿色产品。”,像这种红薯粉条加工作坊,在村里大大小小有14个,每天可以加工红薯粉条3万公斤。因为品质好,村里的粉条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由于龙潭村加工粉条技术好,四邻八村的村民都纷纷拉来自己的红薯粉,来这里加工粉条。正在排队等待加工粉条的王侠,便是从关帝庙镇用三轮车拉来自己的红薯粉加工粉条的。

  “今年来加工粉条的人特别多,排了半天队才轮到我。这个村里做的粉条好吃筋道,走远点也值。”王侠对该村作坊的红薯粉条加工手艺赞不绝口。

  正是因为有了加工市场,龙潭村靠粉条加工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其他村的劳力一到庄稼收拾完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可俺村的劳力不用出村也能挣大钱,靠对外加工粉条一冬下来也能收入一万块钱左右。”谈到在村里做粉条加工行业的好处,正在搅拌红薯粉的工人侃侃而谈,言语间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小小粉条蕴含无限商机。现在村里自来水通了,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用电越来越方便,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互联网都通到村里了,电商行业正火热,这给村里红薯粉条的加工和销售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村里计划明年流转更多土地,实现粉条加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吸纳更多的村民前来务工,带动更多村民靠土地致富,把红薯疙瘩变成黄灿灿的“金条条”。(张青)


责编:文瑾

更多 文化•旅游
更多 商会•协会
用户注册
x
账号:
密码:
姓名:
性别:
手机号码:
工作单位:
已有账号?去登录
用户登录
x
账号:
密码:
没有账号?去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