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通讯员 孙文华) 西城作为砀山县砀城镇最大临街商贸活动社区,从早到晚,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在侧重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好关注民生愿望与期盼,“五项举措”开展基层治理公益志愿活动,着力保障了社区居民享有全面小康生活的获得感质优量足,广大群众宜商宜居舒适惬意的幸福感饱饱满满。
据社区简报,西城社区作为“安徽省百佳社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两委一班人高站位、动心思、聚民心、勇担当、敢创新、促发展,多年来持续实现了经济连贯发展、社会平安稳定、生态宜居和谐、群众安居乐业,人们幸福指数和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截止2020年11月底社区下属西苑集团9个居民组集体经济固定资产达3.2亿余元、年集体经济纯收入380余万元。
据了解,社区域内振兴路农贸街、健康路百货街、红山路建材街、振兴商城小商品批零区等,共有临街小店1170余户,年经贸额超千万元人民币,约带动四五千人灵活就业。本地居民有农地的一般上午干生意、下午搞农耕、中午静休息、傍晚动休息。其他乡镇来赶集卖菜从事农贸活动的农户商户,大都是半夜或凌晨来振兴农贸市场沿街赶夜市完成农产品批发后即刻返家。振兴市场核心主营封闭区域380多个各类食品生鲜摊位,基本是从凌晨开市、中午收市、下午清扫。市场周边临街固定店铺商户基本实行从早到晚全天候营业模式。原本西城社区常住万余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加上商贸流入人口千余人,这么多人的生活居住、生意出行、社会活动、吃喝拉撒、文体娱乐等,在社区一平方多公里的地盘上来完成全要素民生服务基础保障着实不易。
静心探研一下西城社区经济商贸等连续多年繁荣发展的些许秘密,或许对推进砀城全域高质量发展可以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借鉴作用。概而言之主要有三点:一是得益于砀山县砀城镇西部城区的历史沿袭与地理环境优势,二是借势于域内建有的全国闻名振兴农贸市场与商贸街及众多临街店面,三是归结于社区“大党委”组织开展多种公益志愿活动“一站式”贴心服务和“西城情节”软环境打造及全方位基层微治理。
特别是近年来,西城社区全面开启“大党委”共建联动基层治理模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等,立足社情谋新路,干好当前看长远,积极适应新业态,凝心聚力蓄势能,顺应时代新举措,构建发展新格局,通过社区发挥自身优势单打独创、与驻区单位资源共享、协调职能部门共建联动等新思路新布局,一手抓疫情常态防控、一手抓经济创新融合,大力培育新农人新商人新社民,权重轻重缓急逐项办,依靠基层综合微治理,托起社区群众微心愿,较好彰显了社区“大党委”固基础、保稳定、安民心、促发展积极作用,深受群众称赞。
一是针对商居人车出行挤,人挤人、车挨车、人车混行不分家的现实问题,联合交通、城管、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开展了“畅通出行行动”,对街巷集中整治、规范划线、加岗增人、集中疏堵、志愿劝导、有序出行。
二是针对商户老居民如厕难,东西二里路、南北一里多、公厕难找到、如厕无着落的现实问题,在先行开放社区办公地、驻区砀山二初中和西关小学等单位公厕的同时,又尽力撬动住建、城管、环保等职能部门选址拟定一次性投资数百万元新建红山路南段、振兴路东段、气象巷东段、健康路中段、银都小区东部、气象巷西头等多个水冲式卫生公厕,个别还兼有垃圾中转功能,并按照文明城市标准健全完善了相关公厕专人清洁管理体制。
三是针对域内主商贸街路灯暗,影影绰绰像鬼火、闪闪晃晃似流星、四季灯下无夜读、路边夜市靠手电的群众诉求,协调电力、城管、住建等部门,整修并增瓦更新了几条主要街道沿街路灯近百顶。
四是针对群众反映文体活动无去处,全民健康有需求、完全小康有要求、球类运动最显贵、强身健体没保证的民生愿望,增加投入主动作为,并积极协调相关单位落实了社区群众广大商户对业余文体活动锻炼场地的全民健康高层次需求,全天候开放了社区综合文体活动室、二初中运动场,新建配齐了覆盖社区各小区的健身活动小场地、新添公共锻炼器材、完善休闲文体基础设施等,更好满足群众多种业余运动锻炼健身需求。
责编: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