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在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渡与交汇期,砀山县良梨镇党委、政府瞄准剩余贫困人口精准施策、重点攻坚,尤其是在产业扶贫及项目推进方面,巩固脱贫成效、严防返贫致贫,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及酥梨小镇建设,健全长效机制、谋划未来发展,实现了脱贫奔康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一是通过节庆活动组团帮扶带动,引导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乘借全县旅游发展的东风,我镇充分利用本土优势资源,打造了侯楼民俗旅游村,打通了梨树王景区通往侯楼村的三条道路,把游客引进了村庄,把景区周边的贫困群众组织起来,分户教授致富门路、开办培训班、建设特色商品一条街等方式,带动部分贫困户改造装修自家的农家院落,开起了“农家乐”餐馆,在梨花旅游节、酥梨采摘节期间,家家户户生意火爆,酥梨、梨醋、梨膏、罐头等农副土特产品和民间手工艺品也借助梨花旅游节火了起来,不仅给群众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并使大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过去,群众是见了游客就躲,现在是主动找游客,主动宣传各类农副土特产品。很多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创业、家门口赚钱,不仅经济上打了“翻身仗”,思想更是得到了解放,眼界得到了开拓,观念得到了更新,以往厚实质朴的淳朴民风,又注入了文明、诚信的新内涵,带来了乡风文明的新时尚。
二是开展电子商务形成集群效应,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我镇七个行政村均建设了电商扶贫驿站,采取“优势产业+基地+贫困户”、“ 手工经济+扶贫车间+贫困户”、“ 乡村旅游+公司+贫困户”等模式,主要承载农产品加工、手工艺、来料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能直接受益的项目,同时提供农产品信息发布、线上线下销售、土地流转等便民服务,助力产区变园区、果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通过创新“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新模式,吸纳周边贫困人口就业,截至目前,良梨村已吸收砀山县“乐村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入驻,吸收各类电商人才12人,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70户增加收入,村集体增收2万元,实现了“扶贫扶人扶志气”,达到了群众富、企业赢、集体有。46岁的樊建波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他一边做微商,一边承揽快递业务,其中仅快递一天就能带来200多元收入,不仅脱了贫,还买了车、盖了房。像樊建波这样的贫困户,通过景区引导经济翻身的已出现一大批。
在依托景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上,我镇还鼓励景区周边农民以房屋、果园等资源,采取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参与景区开发并从中获得收益,通过景区拓宽增收渠道,并以“公司+贫困村+贫困户”的模式,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带动群众生产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有效延伸产业链,由公司统一销售,采取分红的形式,带领贫困户参与旅游商品开发和生产,直接带动困难群众就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如今,电商产业不仅带动了景区周边水果加工企业的发展,也让卖果难、卖果贱成为历史,还带动了景区周边村的现代农业、仓储物流、彩印包装、创意设计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崛起,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激活了双创动能,带动了大众创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摸索出旅游带动困难群众创收致富的新途径。
三是以旅游推动引领良梨镇特色发展之路。以旅游发展及酥梨小镇建设为基础,我镇提出生态旅游+绿色电商+体育康养的发展道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对接合作,倾力打造徐州、淮北、济宁等中心区域生态旅游“周末经济带”,通过发展全域旅游,鼓励农民参与经营的机会,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开发建设;倾力打造魏寨民宿群,加快推进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创业孵化等与一体的酥梨小镇产学研中心建设;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引导“新型农民”“农村创客”等乡土人才、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释放个人价值,参与乡村建设,为良梨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和投资环境。(陈珂珂)
责编: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