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强力推进兜底扶贫,砀山县民政局立足本职,着眼为民,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力度,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四举措”守好兜底脱贫“主阵地”。
一是建立未脱贫低收入户档案。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对全县在册未脱贫低收入户(不含低保户)建立档案,各镇(园区)于每季度对本镇(园区)未脱贫低收入家庭收入、经济状况进行一次核查,及时掌握未脱贫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态,对符合脱贫条件的及时进行调整,做到救助帮扶精准有效。
二是发挥临时救助“摆渡”作用。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支出型贫困家庭,以及低保边缘家庭因生活必须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临时救助金额2000元以下的由镇(园区)审批发放。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使困难群众能够及时就地获得救助,确保救助及时。
三是“两残”补助突出实效。联合财政局、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了《砀山县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明确补贴对象条件、补贴标准、申领程序等机制。简化流程、主动发现、及时救助。
四是特困供养保障有力。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7032元提高到为每人每年9750元。对分散供养失能五保老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级残疾人等人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探索以“县为龙头、镇(园区)主体、村(社区)为补充”集中供养护理模式,构建以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龙头,镇(园区)敬老院为主体,村级养老服务分中心为补充的养老、托残、医疗服务“三合一”协同发展养老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共有79人(其中五保户45人,一级残疾人34人)入住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并按照每人每年36000元标准给予财政补助,根据比例合理配备23名医护、管理人员及护工,有效破解了兜底脱贫的难题,提高了农村两类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王淑君)
责编: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