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网上安徽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登录 / 注册
1
2
3
4
5
6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

灵璧县渔沟镇—泗滨浮磬有磬乡发布时间:2020-05-16    文章来源:

     磬石山,位于灵璧县北70里,距泗水约50多里。因禹时,洪水肆虐横流,泛滥于天下,泱泱而不息,磬石山如浮水面,固有“泗滨浮磬”之说。

     灵璧石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我国现有的最早历史文献《尚书》之中。《尚书·禹天》即《尚书》中的禹贡一篇,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和物产的志书中记载:“厥贡帷土王色,羽畎夏翟,峰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畎珠暨鱼”,《词源》记载“磬石,山名,在安徽省灵璧县北,山在泗水之南,尚书云‘泗滨浮磬’,即此。”更为通俗易懂。当时“九州”之一徐州进贡的是“泗滨浮磬”。可见,自古以来,灵璧在赏石历史和供石家族中一直占据显赫的地位。

     在磬石山南麓,有千年古镇渔沟。相传很早以前,磬石山下一片湖泊,有一仙人,坐在磬石山上钓鱼,将鱼勾甩至山下水中,钓到一条大鱼,因鱼太大,咬着鱼勾就跑,仙人把住鱼竿不放,双方僵持数日,终于勾弦被拉断。鱼疼得在水中左右翻滚,挣扎着游至磬石山西千余米,疼痛死亡。鱼死后,就在这烟雨湖泊中凸突一荒滩。不久,荒滩上来一渔船,泊船安居,以打鱼为生,就叫此处为鱼勾。后来,潮水溃退,荒滩扩大,停泊的船只和迁居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交易集市,以买鱼为主业,每天都有卖不完的鱼,隔日遭臭不能再卖,就将这些卖不掉的鱼,仍在一条污水沟里。日久天长,污水沟里的鱼,越来越多,遭臭腐烂,就将其集市叫烂鱼沟,宋时,被皇家改为渔沟。

     渔沟乃千年古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时就有黄淮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之说。

     古时的渔沟,没有正东门、正西门,四门分为东北门,东南门,偏南门,偏西门,东北门外有一小村,名叫东小寨。传说:“门内生意买卖,门外种地种菜”。小南门外是水路码头,来往商人将船只,停泊在小南门外,偏南门门外临山,顺山坡一条大道通镇内来往贸易车辆,大都是人偏南门进入,偏西门也叫西大门,大门内还有一小门,大门到小门之间有几户人家,叫西小寨。

     当时,渔沟街形成“井”字接,街道很窄小,分前街、后街、东街、西街,前街主要是交易猪、马、牛,五谷杂粮,后街,当典、药铺、各类作坊,东街是小贩、商铺、店铺,西街制作豆腐、绿饼、杀猪宰羊。

     至今,渔沟老一辈还在议大南门、小南门、东小寨、西小寨,似乎说起古老的名子,就有了年代的亲切感。渔沟早年的发展来源于晋商和徽商。当年晋商和徽商不仅给渔沟带来蓬勃的经济发展,而且带来了当地民间相融合文化艺术。主要节目有舞龙、舞狮、花灯、旱船、高撅、琴书、八仙过海、张锅老倒骑驴等。节目大多都是自编自演,有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地方风情等。曲调以泗州戏为主,也有相声、琴书、快板、二人转等。演出从正月初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为止,演出于徽山庙会、龙门寺庙会、火神庙会、华佗庙会、神仙庙会等周边庙会。并进村窜户,祝贺人们新春大吉。

至今,渔沟龙会年年举行,既传承着千年文化,又演出了人们心中自豪和喜悦。


更多 文化•旅游
更多 商会•协会
用户注册
x
账号:
密码:
姓名:
性别:
手机号码:
工作单位:
已有账号?去登录
用户登录
x
账号:
密码:
没有账号?去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