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集位于墉桥区北部,东接灵寺、褚庄,西靠奶奶山,南连黄山,北依打鼓山。距墉桥区所在地18公里。 丁集是个集镇,沿符离师范学校西边公路,向北越过铁路,即可到达。地貌为山区丘陵。
丁集的来历很明显,原是村落,以丁姓为主,所以命名为丁集。丁集背靠打鼓山,打鼓山有个古老的传说:北宋末年,金兀术大举进攻中原,抗金名将岳飞被害,金兀术占领了北宋都城开封,宋军节节败退。著名抗金将领巾帼英雄梁红玉,兵少将寡,被困打鼓山。梁红玉临危不惧,夜半击鼓,金兵以为宋军援兵已到,溃散而逃,后人便把此山命名为打鼓山。此系传说,并无考稽,却为打鼓山增添了不少美丽。
相传:明朝中期,丁集出了一位御史,此人很富裕。有一年,父亲病故,丁御史大办丧事,出殡的那天正赶上逢会,南来的北往的,担挑的卖蒜的,捏泥孩卖泥罐的,应有尽有。打鼓山前,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大人驮小孩,小孩爬在大人的脖子上,叫“人上人”;有的农民赶会买猪,由于热衷看戏,把小猪四踢绑起,放在树叉上,自己同小猪一起看戏,叫“猪上树”;有人扛着扁担去看戏,扁担的一头拴着给妻子的几枝花,在人群中摇来摇去,人称“扁担开花”;一位说书艺人正在说书,书正说在兴头上,一只大雁口噙一条鱼,被击鼓人一惊,鱼掉下来,正好落在大鼓上,发出打鼓声音,人称“鱼打鼓”。因此,有人总结说:丧事中出现了四景,即:人上人,猪上树,扁担开花,鱼打鼓。
丁集附近有牛口村,因牛口村北有一山口,形如牛口,所以人们取名牛口村。牛口村又称牛口衔村、牛口峡村,这里交通闭塞,三面环山,地势险要,但风景优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牛口村西有一个山口,通往濉溪县的邵山寨,两边有排列似牛牙的巨石,所以人称牛口峡。相传,隋朝末年,杨广昏庸,百姓痛苦不堪,爆发了几支农民大起义:李密、翟让的瓦岗军,江南杜伏威,河北窦建德等。有一次,窦建德率领起义军败退到了牛口峡,残兵败将,士气低落。当他们进入牛口峡时,窦建德让人马停下来休息,让士兵打探一下此处是什么地方。士兵打探回来向窦建德报告说: “此处是牛口峡。” 不料,窦建德听成了牛口衔了,窦建德心想: “大将最怕犯地名,我姓窦,此地为牛口衔,豆子入牛口,且衔住了,岂有生还之理?此乃天亡我矣!” 遂拔剑自刎身亡。所以牛口峡又成了牛口衔了。窦建德死后,他的部将将他埋在牛口峡山西的山垭里,后来他的亲人逐年添坟,不断扩大,并在墓前立碑纪念,至今这座大墓依然存在,墓碑被“文革”时砸毁,如今也只能在记忆里寻觅了。
丁集附近有藏梅村,因藏梅寺而出名。这里也有一段传说:唐乾符二年,黄巢在此聚众起义。黄巢本是山东曹州人,在起义准备阶段,同藏梅寺的和尚卞绿结为兄弟,起义前,他藏在古宿州的藏梅寺,同卞绿和尚商讨起义的时间、地点、方案,准备起义的那天,黄巢对卞绿和尚说: “兄长,为起义能顺利进行,我今天要祭刀。” 卞绿说: “你祭刀,我总觉有些害怕。” 黄巢说: “哥哥,我祭刀你怕什么?” “不知怎地,我老觉得心惊肉跳的。” “那你就躲一躲吧,我祭完刀你再出来。” 于是卞绿和尚就出去躲了。可他躲到哪儿都觉得不安全,最后看见寺前有棵大树,里面是空的,他躲了进去,觉得很安全。 黄巢在寺前耍刀,耍得呼呼生风,洒水不透。觉得没有什么地方可祭刀的,他忽然发现了眼前的这棵树,觉得祭刀最合适,于是一刀砍去,结果把卞绿和尚拦腰截断,死于树中。为此黄巢很伤心。也正应验了“黄巢杀人八百万,在数一人也难逃。”的谶语。人们说,黄巢是天上的曲星,因误放了地狱里的魔鬼而被玉皇罚下来的。地狱共有魔鬼八百万,卞绿是看地狱门的官吏,所以他必须先去。黄巢每杀一个,卞绿就关进地狱一个,决不滥杀一人。
丁集有张家楼,因很久前,村中有一张姓,在村中盖一座土楼,故人称张家楼。
南有黄山,为符离重要山脉,传说此山名因汉高祖刘邦所起。汉朝高祖刘邦坐镇天下后,分封诸王,英布分为九江王,后来谋反。汉高祖亲自率兵平叛,在符离北的一座土山上安营扎寨,指挥平叛。后人为纪念刘邦,故将此山更名为“皇山”,也称“高皇山”,久而久之,改为了黄山。后来的府衙为了讨好皇帝,在山上建了高皇庙,如今山上还有高皇庙遗址。
丁集的教育事业发展较早,1912年宿州市著名的教育家王雪渔创建了丁集、藏梅两所小学。 丁集、藏梅两所小学的创立,为提高丁集的知名度,促进宿州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赵汗青 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