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位于夏楼镇境内,南距县城约65公里,西北距徐州约30公里,北距黄河故道约7.5公里。其主峰海拔190米,东西有次峰呈环抱之势。主峰顶部有人工覆土已被人挖掘。坑周围有断砖残瓦,瓦筒背面布纹清晰可见,且有一些厚约10厘米、长宽约50厘米见方的青石。坑之断面处,上层有50厘米厚的覆土,覆土下有一层厚约7—8厘米白石灰,其下有一层较厚的素面砖,砖下又有40厘米厚黑灰色的土层,土下有石,石已裸露,均为规则巨石。笔者猜想这是墓葬,随后四周环视,沿坡勘察,发现残存石墙两道,宽1米至1.5米不等,高低亦不等,顺山北顾,山势陡峭,从主峰往下约10米处,小如豆粒的石子密集,且覆盖层较厚。越往下石子越大,从山腰至山脚均已风化,如同山石之自然色。何来如此大大小小碎石子?设想山顶有开凿工程。山之西北为平地,远处有山。其东侧有龙晋山海拔126米,蜿蜒向东南呈环抱状为灵山之外山。其西側有均保山,看似卧龟,头向灵山。站山南望,约2公里处有两对山峰对峙,如同两对宫阙,雄峙两侧。再往南望为一水库,山之东南地势低洼,其西南群山环抱。由主峰南坡而下,半腰处有断层石壁,实人工开凿所为,呈弧形,大大小小的碎石形成一个坡。断层石壁往上约3米处有一石缝,经探测约3.5米处为黑灰色土,较湿。由此而上,山石上残留榫眼。下山往南走1公里许,回头北顾此山宛如一只展翅之蝙蝠。问当地长者,此山又名蝙蝠山。蝙蝠山头有灵觉寺遗址,遗址处有一直径170厘米,厚30厘米碾谷物用的碾盘。想当年这里僧人不少。猜想造墓之后,为祭祀、守陵而建的建筑物,后经演变为僧人所有,而名灵觉寺。其山前土层较厚,长约五百米,呈台地。此山名为灵山,“灵”、“陵”同音,山北有前、后陵堌村,两村之间有一黄泥沟。堌:堤也。陵堌,是否是当年为修王陵而筑的大堤?后经测定,主峰墓穴、蝙蝠山头与南望之四山之间都在子午线上。其山势之大,气象恢宏。根据山后碎石密集推测,其工程浩大,非一般民力所能为。
据史载:西汉一朝,徐州为楚国,共封十二代楚王。汉代楚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制同京师”。根据《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称:先后有八位楚王墓已查明,尚有第二、四、五、七代楚王墓不知葬于何处?这四位楚王是:第二代:楚夷王刘郢客,在位四年,死于公元前175年;第四代楚文王刘礼,在位四年,死于公元前151年;第五代楚安王刘道,在位22年,死于公元前130年;第七代楚节王刘纯,在位16年,死于公元前101年。由此推测:第二代楚夷王刘郢客,第四代楚文王刘礼,因在位时间短不可能修如此大墓。较有可能的是第五代楚安王刘道,第七代楚节王刘纯。楚安王刘道在位22年,值景帝刘启时期的后12年,武帝刘彻时期的前10年,正是西汉鼎盛时期。楚节王刘纯在位16年,值汉景帝中晚期。由此臆断第五代楚安王刘道的可能性较大。笔者推想:此离徐州不远,当年此为楚国地,某代楚王在此选址造墓亦未尝不可。根据徐州龟山、狮子山等楚王陵之葬制,此宝城地宫可能就在灵山主峰之下。 笔者认为:若真是楚王陵,此陵墓规模不在狮子山王陵之下。论其山之高,势之大必在其上。因笔者业余好古,九上灵山做了一些粗浅调查考证。
文/赵基 责编: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