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春日,惊蛰渐近,原本应该天气回暖春雷始鸣的气候近日却异常的寒冷渐寒,空气里弥漫着肃杀萧瑟的气息。但在魏圩村三蒋庄的大棚产业项目基地内,阳光透过薄薄的膜照进了大棚里,给大地披上一层光辉,让蔬菜尽情享受春日温暖的阳光,绿油油的一片,长势喜人。刚好赶上年前年后,蔬菜紧缺的时间芹菜的价格翻了三分之一,这让蒋军心里乐开了花。
据魏圩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学介绍,习主席说道:“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村里目前已经有日光式蔬菜大棚扶贫基地,但是产业振兴要想扩大产业规模还需要发展更多的产业,于是听说我们村的蒋军和刘浩同志种植蔬菜大棚,党支部书记极力赞同。于是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蒋军搭建的二十余个温室大棚种植了芹菜,每个温室大棚占地近700平方米,一个温室大棚可产芹菜10000斤左右,顺利销售完预计可见收益近30000余元,二十个大棚综合利润在500000元。起初他只是发家致富,但是随着芹菜上市销量越来越好,以及管理都需要增加人工,夫妻两个人忙不完还带动了本村的近10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年增收5000元-10000元不等,贫困户因此顺利脱贫。“等这批种完,我们还要继续种西瓜和西红柿呢。”蒋军咧着嘴笑着说。
蒋军表示,香芹对温度、水肥的要求很高,香芹苗期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后期的产量和质量。“香芹并不好种,既需要阳光又怕晒,既需要水分又怕淹。中午要把遮阳网盖上,下午五六点钟再打开。井水抽上来不能直接浇灌,必须沉淀一段时间才能用……”而大棚种植技术给作物带来了良好的生存条件,经过人为精心照顾,棚内的芹菜个个高杆粗,伞形花序上开着朵朵“绿花”,清香扑鼻。
产业振兴是打造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抓手在镇党委政府,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按照“户户有大棚、家家有产业、人人能增收、整村能出列”的目标,创建六助专业合作社,创新“搭棚投资、产业奖补、两扶教育、金融扶贫、户企对接”五大激励举措,激励贫困户种植香芹。眼下正值芹菜收货的时节,蒋军的妻子以及村内的贫困户在棚内外忙忙碌碌,迎接着收获的季节。
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为拓展香芹这一产业,为村民争取更多收益,草庙镇党委政府决定聘请专家学者为种植户和有种植香芹想法的人进行种植培训,让村中的种植能手熟练掌握春夏季种植技术,摸清了香芹高质高产的门路,产量高了,农民富了,“小芹菜”理所当然的成了当地产业振兴的先头兵。(张晶晶)
责编:陈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