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但愿苍生饱暖,不辞劳苦险远。在砀山街头巷尾、冷风中的防控卡点、炎炎烈日下的田间地头、书声朗朗的校园、坑坑洼洼的农村道路、骤雨初歇的桥涵沟壑都留下过她的勤勉工作、夙夜在公的身影。她就是砀山县政协副主席吉瑞华,主要负责政协经济委员会工作、港澳台侨委员会工作,同时联系曹庄镇。
(吉瑞华同志走访慰问)
吉瑞华同志自联系曹庄镇以来,她时刻关注曹庄镇经济民生、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积极谋划乡村振兴之路,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夙夜在公的工作常态、放心不下的尽责心态为曹庄镇乡村振兴之路铺就发展蓝图。
一、积极培育农村产业,激活发展“一江春水”
吉瑞华同志在2016年多次走访中发现曹庄镇传统农业较多,特色产业不明显,产业发展亟待换挡提速。她及时与镇村相关负责人沟通,走特色种植和养殖路线,创新发展农村产业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人民群众脱贫增收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洪河村在吉瑞华同志的支持引导下,引进双孢菇种植技术,成立恒瑞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探索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就业发展模式。双孢菇产业不仅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解决了贫困户外出务工不能照顾家庭,照顾家庭又没有收入的困境,同时能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五万余元。种植的双孢菇一部分被附近村民前来采摘购买,另一部分会直接被企业收购,加工成蘑菇酱、咸菜,延长产业链,增加储存时间。
在了解曹庄社区村的发展需求后,吉瑞华同志配合镇党委书记陈俭同志向上级农业部门积极协调申请,一座可储存3万吨的粮库拔地而起、开仓收粮。据悉,粮库项目建成后直接出租给国家粮储公司,可以解决周边乡镇以及河南、山东部分地区的粮食收储问题。为曹庄社区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0万元以上。
在吉瑞华同志的引导参与下,曹庄镇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了宿州宝地达鞋业、砀山凯骏服饰、砀山星晴服饰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进一步增强曹庄镇经济发展活力,为曹庄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民居家就业贡献力量。
二、开展诗词之乡创建,以文化发展引领文明乡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为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吉瑞华同志密切结合砀山实际,主动发起、参与砀山县中华诗词之乡创作工作,并担任我县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让中华传统诗词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吉瑞华同志积极动员曹庄镇参与创建工作,她的鼓励和支持为曹庄镇诗词发展培育了成长的沃土,涌现出陈俭、陈鑫等一批“诗坛新星”,并于2020年荣获安徽省诗词协会授予的“安徽省中华诗词之乡”称号。曹庄镇的“诗人”们常用诗词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并有多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入选《芒砀新吟》,在当地广为传颂。
吉瑞华同志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参与曹庄镇文化事业,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破解文化事业进基层难的困境,让书香走进千家万户,助力脱贫攻坚。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先学一步,积极动员镇村干部参加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和科学文化素质;灵活运用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和学习强国APP,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移风易俗,简化婚丧嫁娶流程,培育文明新风尚,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曹庄镇科学谋划、高标准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创建八个文化书屋,为农民群众提供学习场所,惠及五千余人。
“书本种类很多,覆盖了人文、社科、农业技术等,让我开阔眼界,受益匪浅,而且节省了购书的开支。”家住希望新村大队部附近的一名贫困学生如是说。此外,经常有一些留守儿童相约来到宽敞明亮的文化书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三、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打造乡村治理“样板间”
为适应新时代农村工作需求,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吉瑞华同志严格履行联系镇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职责,并探索形成了一条以基层治理促乡村发展的“曹庄模式”。
人民事情由人民共商。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由人民共同商量,把民主贯穿始终,组织各村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等会议,讨论决定本村低保五保、脱贫攻坚、党员发展等事项,用活用好“四议两公开”制度和小微权力监管平台,确保村级18大项35条村级事务由人民群众全过程、无死角监督。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时,吉瑞华同志依托网格化管理,组织全镇474名网格员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十户联防,不重不漏。数十名批志愿者踊跃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
人民工程由人民共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吉瑞华同志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在曹庄镇道路修建、水利设施、项目建设等重大工程上的参与度,把人民工程建设成为惠民工程。充分发挥“五老”人员在项目验收、工程监督中的作用,严把质量关、廉洁关、效益关。促进贫困群众充分就业,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提高贫困群众在公益性岗位上的参与度,保洁员、护塘员、光伏看管员、秸秆禁烧看守员等公益性岗位全部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担任。每村设有治安协管员、社保协理员、残联理事、民政助理员等,均由本村人民群众担任。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吉瑞华在日常联系工作中,坚持把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道路硬化、绿化、亮化让人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让人民生活充满欢歌笑语;一笔笔项目资金和资助解贫困群众燃眉之急;蓝天白云、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人居环境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四、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要,吉瑞华同志严格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重要论述,指导曹庄镇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立曹庄镇环保工作站、曹庄镇环境整治办公室,开展常态化督查巡查,督促曹庄镇河长制、林长制落到实处,守护一方绿水、一片绿荫。
走进梨园新村,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鳞次栉比,房前屋后,各类花卉绿植尽吐芬芳,俨然一幅妙趣横生的水墨画。宅前屋后干净整洁,各类花卉绿植在铺设的花栏里错落有致,尽吐芬芳,葱茏的绿树环绕四周,一汪清水点缀村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带来的新风尚让土生土长的曹庄姑娘贾寒难掩内心的自豪。大学毕业后便投身乡村建设、如今担任梨园新村扶贫专干的她说:“村里环境越来越美,在这里上班心情也越发舒畅!”
随着各项人居环境治理举措落地实施,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一幅生态与人文完美融合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已徐徐展开,亦将更加美丽多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吉瑞华同志身体力行,以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为曹庄镇奋力耕耘乡村振兴的土壤,贡献建功新时代的巾帼力量,书写了乡村振兴路上的动人篇章,铺设出更加美好的诗词之乡、大美曹庄。(砀山县 王安)
责编: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