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窦爱巧曾是一名上海白领,在上海发展多年,与朋友合伙经营酒店并担任业务经理。繁华的城市生活与功成名就的优渥环境并不能掩去淡淡的乡愁。2015年底,窦爱巧为照顾家中患有癌症的父亲,不顾合作伙伴的强烈建议,毅然放弃优厚的工作,处置掉上海的房产和资产,返回家乡砀山。
(窦爱巧在田间劳作)
而今迈步从头越。回到家乡后的窦爱巧在照顾年迈父母之余也没有闲着。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2016年,在帮助父母收获粮食的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对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制约。“不能让父母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了,要为乡亲们做点什么”窦爱巧想。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窦爱巧把目光投到了洋葱种植上,她的想法很快得到本家兄弟和几个好朋友大大力支持。但是同村的其他人并不看好,想在不熟悉的领域二次创业谈何容易!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她先从自家的十几亩地先行先试,一边学习种植技术一边收集市场信息,同时利用自己的销售及管理优势,适时找准销路。好在自己有了多年在外积累,在原始投资上的资金不成问题,难就难在技术和销路。为了找到产量高、品质好的洋葱品种,她的脚步遍及虞城县、夏邑县、单县、寿光、丰县、宿州百大农产品市场等周边地区的洋葱种植基地,并邀请收购方来指导种植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一定种植技术和知识储备,同时积累了洋葱市场的人脉,对于今后扩大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始终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种植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没有具体实践而层出不穷,第一次种植很遗憾没有取得成功,十几亩的洋葱还没出土就烂在地里。短暂的迷茫过后,她坚定信心,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接着干。凭着一股子“钻劲”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她破解了一系列难题,她的十几亩洋葱喜获丰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尝到甜头的窦爱巧想带动更多人参与洋葱种植,大部分村民还是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参与。窦爱巧的想法感染了来自官庄、砀城等几名青年好友,在梨园新村共同参与流转了一百余亩土地。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前期的经验,一百多亩的洋葱似乎比十几亩的洋葱种植更容易。窦爱巧的洋葱吸引了附近的一百四十多名留守人员务工就业,其中还有二三十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工作安排和薪酬发放的过程中,窦爱巧总是照顾来务工的贫困群众多一点。为了带动更多的群众就业,形成更大的蔬菜种植规模,她又种植了100余亩大葱和20亩西瓜。下一步还要尝试种植番茄。在日常经营中,她总是教授前来务工的群众种植技术,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大家都去种洋葱、大葱并不会对我的销售造成影响,反而会形成规模效应,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我更有干劲,也更有成就感”窦爱巧说。
在创业过程中,镇政府及村委会为窦爱巧提供的用地、用工、政策等帮助让她倍感温暖,使她萌生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念头。2019年4月,窦爱巧向梨园新村孙楼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她已经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窦爱巧以一名返乡女青年的身份在家乡的土地上书写了不平凡的创业史诗,团结了一批青年参与农业产业,为梨园新村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发展就业贡献了巨大力量,下一步她将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家乡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砀山县 王安)
责编: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