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 灵璧县黄湾镇砂坝村退伍军人郑桂玉,1999年入伍,2001年12月退伍。2018年由种植大棚蔬菜转上草莓生产,并挂牌成立草莓合作社,带领一批又批贫困群众脱贫走上了致富路,成为全县第一大草莓合作社、基地,吸引多地干群和中小学生及幼儿们前来观光采摘。
郑桂玉按照市场需求,2018年他把26亩大棚由种植蔬菜经营转向种植草莓,并都获得高产高值效益。从扶贫户的收入、合作社的收入,其效益都比种蔬菜高多倍。2019年,在抓好大棚生产草莓外,他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租下在外务工人员的家庭土地300多亩,开展温室和露地种植草莓双项生产,科学打好时间差经营牌,全心投入种好棚内和棚外两个反季节性的草莓生产。决心要紧紧抓好小草莓,让它变为群众脱贫增收的“金豆豆”。他精心组织整地,科学使用好肥料和栽植管理,选购优质草莓苗,总投资达到300多万元,这在全县属规模最大的第一家草莓合作社。
他采取:大棚生产出的草莓主要供给超市为主,露地生产出的草莓主要供给深加工的厂家为主。大棚生产出的草莓1月份就能上市销售,亩产可达2500公斤,实现产值50000元。露地栽植的草莓亩产量5000多斤,市斤价在2元左右,亩产值在10000元。草莓收获销售后,可安排种植花生,使土地不闲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秋季花生收获后,还可种一季越冬草莓。第二年春末草莓收获后,及时组织种植花生,良性巧种植,增加亩效益成倍翻翻。郑桂玉在招工用人管理上,确定一个是30和100两个用人数,进行两个不同侧面的培训。30,是他常年保持使用的管理人员数。100,是在栽植和采摘时需要的钟点工、临时工人数。对公司管理人员,郑桂玉邀请不同专科的技术人员进行草莓种植管理和市场销售等方面培训,让他们不仅变为公司骨干,也为他们自己创业储备能力。同时,也是众多临时工的老师,指导好他们在草莓生产中各项工序劳动。
郑桂玉创办草莓合作社走出“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3年多来,他扶贫取得的成绩得到省包扶工作队和县、镇领导高度赞扬,贫困户夸他是恩人。从开始种植大棚菜吸纳贫困户就业的20多人,到2017年30多人,2018增加到五六十人,2019年增长到80多人,从去秋到今春,增长到100多人,参加郑桂玉合作社劳动的大多数都是村里贫困户,他们通过参加合作社劳动,不仅增加收入脱了贫,还学到了蔬菜、瓜果和草莓种植经营技术,有的开始自主创业,有的还被外乡高薪招聘。贫困户朱礼侠对笔者说:“每天到草莓园里管理,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主要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何乐不为呢”?贫困户程春华向笔者算账说:“以前就业无门,光靠种几亩粮食,年年收人只是三四千元,自从郑社长找俺来务工,每月收人就达3000多元,去年就脱了贫,俺要长期跟他干”!(许聪、刘万广、许林)
责编:耿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