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视讯(通讯员周效义)秸秆禁烧事关环境质量的提升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关帝庙是砀山县产粮第一大镇,每年小麦种植面积都有六七万亩,据分管秸秆禁烧工作的副镇长田芝敏介绍:2021年度全镇小麦种植面积达到68480亩,种植亩数创历史新高。
针对午收期间小麦种植面积大、成熟期偏晚、高温、收割期相对较长的不利局面,在打好秸秆禁烧硬仗中,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领导的要求和指示精神,把抢收、抢种、禁烧三项工作一齐抓,三篇文章一齐做,高度重视,全面动员,广泛宣传,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带头,使禁烧工作做到了24小时无缝对接,连续多年实现了“零火点”的工作目标,全镇午收期间空气质量无污染。该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领导重视、搞好宣传。该镇成立书记、镇长挂帅的秸秆禁烧工作总指挥部,每年都印发宣传资料10000多份,出动几十台秸秆禁烧宣传车辆,组成多个禁烧工作组,到115个自然村巡回搞宣传,逐户张贴禁烧宣传《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在村交通路口、田间地头悬挂1000多幅宣传横幅,充分发挥全镇186只广播大喇叭宣传秸秆禁烧的作用,除了对百名镇村干部实行“网格化”管理、严格坚守岗位外,还充分发挥农村“五老”人员在禁烧工作中的作用,形成了全民参与秸秆禁烧工作的工作格局。在禁烧工作中,涌现了许多为禁烧工作做贡献的动人事迹,使禁烧宣传、禁烧行动在全镇6万多名干群中浓厚氛围。
二是制订奖惩、严明纪律。在禁烧工作中,关帝庙镇党委政府与村组干部逐一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包保责任制,确保全镇115个自然村无死角死面、盲区盲点;镇政府工作人员全部抽调到禁烧工作一线,吃住在村在田间地头,着力搞好巡查,严防死守,镇里制定应急预案,统一购买了灭火器、铁锨、扫帚以及水桶等灭火器材,与县消防大队联手,合力搞好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镇纪委、党政办联合成立巡查组,对禁烧人员在岗在位情况全面进行督查,确保禁烧工作扎实开展。
三是跨区协调、密切配合。关帝庙镇地处砀城南部,与河南省夏邑县骆集乡接壤,都是粮食主产区。为强化秸秆禁烧工作,切实使周边地区实现“零火点”的工作目标,镇领导每年都和骆集乡负责人沟通协调,强强联手,共商秸秆禁烧大计。与此同时,镇领导还深入汤寺、刷集、毛庄寨等几个紧邻骆集乡的重点村,共同制订禁烧协作方案。镇里从小麦收割开始,实行随收割、随旋耕、随播种,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
四是全力抢收、及时播种。每年午收前夕,镇里都要对本镇农机手进行全面培训,要求联合收割机全部安装粉碎机,百名人大代表、镇村干部划片包干,对禁烧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跟机进行监管,严格控制麦茬高度不能超过12厘米,有效的方便了群众播种。镇里还和收割机手签订控茬责任状,11个行政村(社区)分别成立11个收割现场指挥部,统一配备了铺盖行李和铁锨、扫帚、灭火器、旋耕机等相关防火灭火工具;并利用村村通广播宣传教育引导,把秸秆禁烧的决定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是明确责任、搞好巡查。要求包村干部必须做到包收割、包播种、包禁烧、包吃住在村、包困难解决、包死看硬守这“六包”制度。书记、镇长以及镇纪委经常对禁烧人员在岗在位情况进行巡查,确保工作落实。在收种中,镇里采取人大代表、党员干部联系到户、包保到户、一岗双责,结对帮扶,组织禁烧人员帮助困难户、无劳力户、外出务工户抢收抢种,全镇上下形成了相互联动,整体推进,如火如荼的收种场面。
六是清理秸秆、巩固成果。每年午季秸秆禁烧和播种工作一结束,镇里便组织人大代表、镇村干部、保洁员等开展清理道路两旁的零零星星的秸秆、垃圾,进一步巩固禁烧成果,全力打赢秸秆禁烧这场硬仗,全镇禁烧工作连续多年实现了“零火点”的既定工作目标任务,禁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向领导和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编:耿莉】